近日,武汉的刘小姐反映,为了能够顺利通过考试,2024年她花2万多元报名参加了中公教育的培训班,合同中约定,如果刘小姐未能通过笔试,中公教育会退费1.7万元。事后刘小姐没能通过考试,当她找到该机构时,对方却说,“可以退费,但一年只能退款1000元”,这笔费用竟然要17年才能退完。(8月10日封面新闻)
近日,武汉的刘小姐反映,为了能够顺利通过考试,2024年她花2万多元报名参加了中公教育的培训班,合同中约定,如果刘小姐未能通过笔试,中公教育会退费1.7万元。事后刘小姐没能通过考试,当她找到该机构时,对方却说,“可以退费,但一年只能退款1000元”,这笔费用竟然要17年才能退完。(8月10日封面新闻)
中公教育当初收费很容易,如今退费却“难于上青天”。对于退1.7万元需要17年,刘小姐表示:“等我拿到这1.7万元,我都40多岁了。我觉得很搞笑。”即便记者陪同刘小姐到武汉中公教育讨要退费也是无功而返,原因是中公教育承认资金链出现问题,即无钱可退。其工作人员建议,要么起诉解决问题,要么物资抵钱款。
像刘小姐这样的学员,与中公教育是种契约关系,如果学员未能通过笔试,中公教育就退还相关费用,这是中公教育对学员作出的承诺。这种承诺彰显出中公教育有信心让学员通过笔试,同时也通过退费承诺给学员吃了“定心丸”。然而,当学员未通过笔试时,中公教育的承诺却变成了不靠谱的话,退费过程变成了“跑马拉松”。
展开剩余53%如果学员选择“跑马拉松式”退费,首先,经济上有一定损失,比如资金被占用,损失利息收入;其次,后续退费过程漫长,学员面临拿不到退费的风险。该公司一旦倒闭,退费将会更难。鉴于眼下退费都这么难,恐怕学员不敢等17年。而学员如果选择物资抵钱款,显然降低了风险,但也会面临物资质量、价格等方面的问题。
这种“跑马拉松式”退费,既暴露出中公教育当初创新性地推出“不过包退”的协议班模式存在风险隐患,虽然该模式击败竞争对手实现业绩显著增长,但退费问题严重损害了企业信誉,也暴露出中公教育在合同方面“偷奸耍滑”,即没有承诺一次性退费,这为后续退费埋下了伏笔。
在公开报道中,中公教育“退款难”问题频频引发关注,仅在黑猫投诉平台,中公教育的累计投诉就高达13万余条,其中多数投诉与拖延退款相关。这无疑会损害企业信誉和形象。今后,消费者要么不再相信其“不过包退”模式,要么对中公教育失去所有信任。
企业资金链出现问题,不是其推卸退费责任的借口。既然中公教育当初承诺“不过包退”,就应该在财务安排上做到周密设计,确保退费承诺落到实处,而不是诺而不守。显而易见,信誉是企业的生命力,失信于消费者,对企业而言相当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。让人遗憾的是,中公教育却将退费承诺视为废纸,退费周期长得过于离谱。
对此,有关方面应当及时约谈中公教育,督促其兑现退费承诺、保护消费者权益。消费者如果选择中公教育,应当在“不过包退”的合同条款中写明退费事宜,否则要谨慎选择该机构。这都将倒逼中公教育重新审视“不过包退”模式和兑现退费承诺。中公教育的决策者,不能被动作出改变,而是要主动破解“成长之痛”。
其他市场主体也要从中公教育“不过包退”“退费难”问题中吸取教训,避免收费“一时爽”,退费“万般难”。
作者 冯海宁
责任编辑 猫恩泊
责任校对 杨飏
主编 武熙智
终审 编委 李荣
发布于:云南省股票配资官方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