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22日,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主办,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承办的“2025可信云大会”在北京成功召开。绿盟科技(300369)解决方案销售中心总工程师李永松受邀参会,并就政务云从“数字基座”到“智能中枢”转型过程中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分享。
随着《政务数据共享条例》的发布和“人工智能+政务服务”的持续推进,政务云正在从“资源支撑”向“价值创造”跨越。过程中,仍面临着协同机制、技术架构、数据治理、安全合规等几方面挑战。
在此背景下,绿盟科技提出用芯从根构建信任机制,激活数据和价值互驱的“智能中枢”,并从“机制、技术、数据、安全”四管齐下,构建安全可信的政务云“智能中枢”,助力数据安全高效流通利用。
绿盟科技基于可信根(TCMTPMTPCM)、可信执行环境(TEE)、国密算法(SM4)、统一访问使用控制、数字合约、行为审计、区块链等技术融合创新,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技术架构。这套架构犹如一座坚实的“保险箱”,为可信数据空间的建设奠定了稳固的基础。
在这个架构中,可信根作为信任的源头,为整个系统提供了初始的信任锚点。可信执行环境则为数据的处理和计算提供了一个安全、隔离的空间,确保数据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保密性。
1、国密算法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加密算法,为数据的加密和解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,保障了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。
2、统一访问使用控制则对用户的访问行为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,确保只有合法的用户才能访问和使用数据。
3、数字合约则通过智能合约的形式,实现了数据交易和使用的自动化和规范化,提高了数据流通的效率和安全性。
4、行业审计则对数据的使用和流通进行全面的审计和监督,确保数据的使用符合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。
5、区块链技术则通过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,实现了行为审计数据的不可篡改和可追溯,增强了数据的可信度和安全性。
在此过程中,绿盟科技机密云采用加密技术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,确保数据在存储过程中的机密性和完整性。同时,通过数据冗余和备份技术,保证数据的可靠性,防止数据丢失。这种机密存储方式,为数据的长期存储和管理提供了安全保障,让数据拥有者无需担心数据在存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。
目前,该方案已成功应用于医疗健康、水务、电力等领域。同时,绿盟科技支撑中科院微生物所打造的“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互联互通平台”被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收录为领先科技成果。此外,公司发布的“数据保险箱”产品,为数据流通提供了安全可控的载体。
未来,绿盟科技将持续深化机密云技术,支撑人工智能在政务领域的跃升,让数据这一关键生产要素在机密云的舞台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,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。
股票配资官方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